2011年中華職棒選秀日前熱鬧落幕,五位擁有美日職棒經驗或國手身份的強投,分別在前五指名被挑中,看來明年球季又有精彩好戲可看,不過,即便擁有史上最多的31人報名,但只有20人受到四球團青睞,統一獅和Lamigo桃猿各只選3人,興農6位、兄弟8名,其餘11名最多能成為自行培訓選手,職棒夢等於破碎。
仔細一算,倘若四球團將所有選秀球員全部簽下,在沒統計洋將前,統一44人、Lamigo43人、兄弟42人、興農47人,和聯盟章程規定的註冊人數上限(50名)還有段差距,最接近的興農早已宣布採全本土政策,不再增加洋將,其餘三隊加洋將也不可能超過四位,難道各隊兵源都已經足夠,能面對一軍120場、二軍60場的比賽嗎?
其實,中職領隊會議於耶誕節前23日通過,規定各隊至少得註冊39名球員(包含3名洋將),另外可以借將3人、自行培訓6人,希望透過借將和自行培訓的名義讓各隊總人數達到至少一軍25人、二軍23名,用來應付整年季賽。
問題是,為什麼要有「下限」呢?起因過去八年來體委會與CPBL合作實施代訓制度成效不彰,每年選一堆替代役,留在職棒圈卻屈指可數,二軍當然無法完備,在替代役收回國訓後,為了讓職棒二軍制度不會因此消失,體委會補助一千萬來「鼓勵」中職組二軍,若沒下限怕人數不足走回頭路,所以才「強制」要39人。
當然,由於借將和自行培訓的球員不算正式球員,藉此降低薪水、不需激勵獎金和簽約金(中職只規定一軍最低月薪七萬,二軍沒設立下限),達到省錢的目的,職棒即將邁入第23個年頭,還在採取儉樸作風,實在讓人搖頭。
更嚴重的是,就算把借將和自行培訓算進去,湊到48人夠嗎?這點必須打上很大的問號,拿成棒國際賽來看,名單通常限制24或25人,而那只不過打最多十來場比賽而已,想要應付漫長的球季,就算50人也嫌少,拿這幾年來看,常見二軍裡教練兼球員,就是為了要把比賽打完,畢竟球員可能生病、受傷,甚至掛整季無法出賽,若因為傷勢沒完全復原卻上場導致惡性循環,豈不影響球賽品質。
從別國職棒運動來看,MLB大聯盟名單一隊25人,另外有40人名單和不佔40人名單的60天傷兵名單可供運用,而其他各層級除了出賽名單外,也有保留名單,用來放傷兵或其他受限制無法上場的選手,3A就是24人正式名單、38名額隸屬球隊,2A是24人正式、37名保留,高階1A是25人正式、35名保留,1A是25人正式、35名保留,短期聯盟是30人正式、35名保留、單場最多25人能比賽,新人聯盟與多明尼加、委內瑞拉夏季聯盟則是35人正式、單場最多30人能比賽。
至於日本職棒,一、二軍登錄名額70人,沒設定下限,當中一軍登錄28人(可進休息室25人,其他3人屬輪值休息投手),此外還有不算在70人名單內的育成選手和練習生,像可能往美國發展的前中日王牌陳偉殷、巨人林羿豪還有剛被統一、興農選走的黃志龍、林彥峰都曾是育成選手身份,目前一隊少說也有3~5個,多則超過10人,確保一二軍比賽順利進行,也讓更多球員有圓夢機會。
而韓國職棒呢?一二軍加起來的限制是63人,超過選手名額,就用類似『育成選手』的名義,登錄成『申告球員』後可以打二軍聯賽(七月份後可改登錄到63人的正式名單),一軍名單目前上限25人,但有計畫於2013年增加,目前韓職球團,正式球員加上傷兵跟申告球員,還有入伍的軍保留選手(大約每隊有3~6人,不能比賽),大約在73~76人左右,正常有可能上場比賽的大約70人。
從這些職棒強權可以看出來,除了六月才開始打的短期和新人聯盟外,每支球隊,不論一軍二軍或是3A、2A、1A,大多有十名額外的保留選手可供使用,一方面讓球員透過各層級的比賽磨練,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選手帶傷上場,該休息就休息,因此有足夠的選手才能將比賽維持在一定強度,藉此讓棒球環境更為完善。
職棒圈常在抱怨球員高中畢業或大學時期,就以少少的簽約金赴美國或日本打球,其實中職的簽約金並沒有過人之處,而加盟職棒更是難上加難,哪有籌碼能留住不斷流失的人才,希望這39人下限只是個開始,起碼三年內要把五十人填滿為目標,畢竟,職棒可是棒球運動的火車頭,棒球振興計畫若少了能自省求進步的龍頭,投下再多的預算也沒用。
表1:亞洲職棒三國球員人數限制
聯盟
|
CPBL
|
NPB
|
KBO
|
全隊人數上限
|
50
|
70
|
63
|
一軍正式名單
|
25
|
28
|
25
|
登錄人數下限
|
39
|
表2:大聯盟各層級正式、保留名單規定
MLB
|
3A
|
2A
|
A+
|
1A
|
SS
|
R
|
|
正式名單
|
25
|
24
|
24
|
25
|
25
|
30
|
35
|
保留名單
|
40
|
38
|
37
|
35
|
35
|
35
|
|
每場上場名單
|
25
|
30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