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28, 2011

青棒盃賽不斷 扼殺球員發展

農曆過年前,被體委會定位為國內最高榮譽盃賽的台灣青棒菁英大賽正在進行,但27、28日空窗兩天,原因並非要場地移動或讓球員休息,而是因為具有學生身分的高三選手得參加攸關大學入學資格的學科能力測驗,所以不得不停賽。

若是北部的球隊還好,南部甚至東部的選手,只要還想念大學,或是在大學繼續打棒球,要參加考試就得往返十多個小時,睡覺時間都沒多少,遑論念書準備學測了。

其實,不只有學測混在比賽期間,青棒另一項重大賽事-高中棒球聯賽,儘管第一階段於去年底進行,但第二階段起在1月8到21日比賽,剛巧就和期末考相衝突,球員依舊沒時間讀書,更糟糕的是,過完年開學後不到十天,2月24至27日突然新增一個超級盃全國青棒爭霸賽,接下去還有兩個多禮拜的台灣盃,三個月內四大賽事,不把台灣的學生球員操壞也難。

也許有人認為,選手可能為了學業想放棄某些比賽,或是讓高一、高二的打菁英盃,或者挑其中幾項賽事來拼,但對經費拮据的的球隊來說並不容易,最近三項盃賽都有高額獎金,菁英大賽和台灣盃總冠軍都發五十萬,只打四天的超級盃,奪冠的勁旅也可再得二十萬,如此豐厚的誘因,就算球員不願意,教練和球隊也會派出最好的選手上場。

時間若到五月下旬,又接連有攸關國手資格的玉山盃與王貞治盃,去年還有金龍盃穿插其中,換句話說,一學期大約20周,若球隊表現夠好,大約有八周以上,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參加盃賽,若打進國家隊還有亞洲和世界兩大青棒賽,更別提賽前的訓練準備,讓人分不出到底是學生還是球員。

這麼多的盃賽,使得高中球員一沒辦法做好學生的本分,二來太多的盃賽,只會造成選手的過度使用,像菁英大賽、超級盃全國青棒爭霸賽都沒有投球數的明文限制(只有部分局數限制),為了獎金,王牌投手當然會盡量使用,也才會有新聞所提,投手到底投幾局這類錙銖必較的事情發生。

話說這些比賽的宗旨,是為配合行政院推動振興棒球計畫,提高棒球技術水準,加強推展青棒運動,積極培養未來國家隊人才,但怎麼看就不覺得能達成目的,而菁英盃一點都沒有最高榮譽的感覺,像第一天精采好戲沒轉播,場邊觀眾屈指可數,除了發錢消耗預算之外,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特別成果。

希望體委會併入教育部後,負責體育的官員能好好思索,該怎麼讓青棒如此多的盃賽盡可能改為地區聯賽,也可以減少球隊的舟車勞頓和不必要的交通開銷,全國盃賽一兩個就好,別再讓過多的盃賽荼毒青棒球員了!



本文原載於【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